持續哺乳對月經量與經期症狀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月經來潮時間延後:持續哺乳會使體內泌乳激素(Prolactin)持續升高,這種激素會抑制腦下垂體分泌促性腺激素,進而抑制排卵,導致月經週期延遲或不規則,甚至在全母乳哺餵期間月經可能完全不來。
-
月經量變化:產後首次月經量通常比平時多,可能伴隨鮮紅色血塊,這是因為哺乳期間泌乳激素抑制排卵,子宮內膜未正常脫落,月經恢復時內膜剝落較多所致。隨著月經恢復正常,月經量會逐漸回復正常。
-
經期症狀:哺乳期間因排卵延遲,月經週期不規則,經期症狀(如經痛、經前症狀)可能會有所改變,但具體症狀因人而異,沒有標準答案。
-
哺乳與奶量關係:月經來潮本身不會直接影響奶量,但如果哺乳或泵奶次數減少,泌乳激素下降,月經可能恢復,這是因為泌乳激素下降解除對排卵的抑制。
總結來說,持續哺乳會延遲月經的恢復,影響月經的規律性和量,但月經來潮不會直接減少奶量。經期症狀因個人體質不同而異,哺乳期間的月經通常較不規則且可能伴隨較多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