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間月經遲來的主要原因是泌乳激素(Prolactin)升高,其生理機制如下:
- 哺乳時,嬰兒吸吮刺激會促使母體分泌大量泌乳激素,這種激素會抑制腦下垂體分泌性腺釋放激素(GnRH)。
- GnRH分泌減少導致下游的促性腺激素(LH和FSH)分泌降低,卵巢無法正常發育卵泡,排卵被抑制或延遲。
- 因為沒有排卵,子宮內膜無法進入正常的月經週期,月經自然延遲或停止。
- 此外,泌乳激素升高也使卵巢對其他荷爾蒙的反應變差,進一步阻礙卵泡發育和排卵。
簡單來說,哺乳引起的泌乳激素升高會透過抑制腦下垂體的性腺激素釋放,造成卵巢功能暫時休息,導致月經遲來或停經,這是哺乳期自然的生理現象。
月經恢復的時間因人而異,無哺乳者通常在產後6-10週月經恢復,有哺乳者則可能延遲到4-6個月甚至更久,且初期月經常不規則。
簡表說明哺乳期間月經遲來的生理機制:
因素 | 作用機制 | 結果 |
---|---|---|
哺乳刺激 | 促使泌乳激素(Prolactin)升高 | 抑制GnRH分泌 |
GnRH分泌減少 | 下游促性腺激素(LH、FSH)分泌降低 | 卵泡發育停止,無排卵 |
無排卵 | 子宮內膜無正常週期變化 | 月經遲來或停經 |
此機制是哺乳期自然的生理調節,有助於母體資源集中於哺乳與嬰兒照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