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防曬乳致癌」的流言,現有的科學與專家澄清如下:
-
防曬乳中的成分與致癌疑慮
防曬乳中常見的化學成分如「二苯酮-3」(oxybenzone)被部分專家指出,長期大量接觸可能干擾人體荷爾蒙,進而增加某些癌症風險的可能性,例如有醫師分享一名59歲女性罹患子宮內膜癌,體內環境荷爾蒙超標,推測與長期使用含二苯酮-3的防曬乳有關。不過,這並非確定因果關係,而是提醒使用時需注意用量與方式。 -
使用方法與安全建議
專家強調,防曬乳若「塗太多」或「使用錯誤」,可能增加風險,因此建議選擇合法品牌,並且使用後要徹底卸妝、清潔皮膚,以降低疑慮。 -
化學防曬與物理防曬的差異
化學防曬多含二苯酮-3,物理防曬則含二氧化鈦等成分。部分研究指出物理防曬中的二氧化鈦可能有潛在基因毒性,存在損害DNA的風險,但目前尚無明確證據證實其致癌。 -
苯與防曬乳的誤解
市面上有流言稱防曬乳含有苯(benzene),苯是一種已知致癌物,但苯並非防曬乳的正常成分。苯主要存在於工業產品和空氣污染中,防曬乳的安全成分如奧克立林等均經過美國與歐盟核准,並非致癌物。 -
防曬乳的正面功效
專家普遍認為,陽光中的紫外線才是真正的致癌物,適量且正確使用防曬乳是預防皮膚癌的重要方法。每天使用防曬乳能有效減少紫外線傷害,保持皮膚健康。
總結
- 防曬乳本身並非直接致癌物,但部分成分如二苯酮-3可能干擾荷爾蒙,長期大量使用需謹慎。
- 選擇合法品牌、正確使用並徹底清潔是降低風險的關鍵。
- 防曬乳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紫外線傷害,正確使用有助於預防皮膚癌。
- 苯並非防曬乳成分,相關致癌流言多為誤導。
因此,建議民眾不要因為誤解而放棄防曬,應依照專業建議選擇合適產品並正確使用,保障皮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