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月寶寶缺鐵的風險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 週產期因素:如母體本身缺鐵、早產兒、產時出血等,會影響寶寶鐵質儲存量。
- 飲食因素:母乳哺餵的寶寶若未額外補充鐵質,或使用低鐵質配方奶粉,甚至餵食未調整的鮮奶、羊奶、豆奶等,都容易導致缺鐵。
- 副食品鐵質不足:6個月後若副食品中鐵質含量不足,也會增加缺鐵風險。
- 其他因素:如腸胃道出血(例如牛奶蛋白過敏)也可能造成鐵質流失。
缺鐵可能導致寶寶出現缺鐵性貧血,影響生長發育與免疫力。
預防方法:
- 4至6個月開始添加含鐵副食品:例如強化鐵米精、麥精,或在白粥中加入深綠色蔬菜(菠菜、花椰菜)。
- 7至12個月逐步添加蛋黃、肉類(鮭魚、鮪魚、雞肉、牛肉)、紅豆、豆腐等富含鐵質的食物,以及燕麥、糙米等穀物。
- 母乳哺餵的早產兒可在滿月前開始補充口服鐵劑,一般嬰兒在4個月前未開始副食品時,也可考慮每日補充口服鐵劑(1 mg/kg/day),以預防缺鐵。
- 搭配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水果泥,有助於提高鐵質吸收。
- 避免餵食未調整的鮮奶、羊奶、豆奶等,因為這些奶類鐵質含量低且可能引起腸胃道出血。
總結來說,6個月寶寶缺鐵的風險與週產期因素、飲食習慣密切相關,透過適時添加含鐵副食品及必要時補充鐵劑,可有效預防缺鐵性貧血,促進寶寶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