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以下寶寶缺鐵的可能性主要來自以下幾個原因:
1. 週產期因素
- 母體本身鐵質缺乏,導致寶寶出生時鐵質庫存不足。
- 早產兒因未能在孕期最後三個月充分累積鐵質庫存,容易缺鐵。
- 週產期出血事件,如雙胞胎或胎兒母體輸血症候群,也會影響寶寶鐵質狀況。
2. 飲食因素
- 母乳哺餵的寶寶若未適當補充含鐵副食品,可能因母乳中鐵含量雖低但生物利用率高,隨著6個月後鐵需求增加而出現缺鐵。
- 使用低鐵質配方奶粉或餵食未調整的鮮奶、羊奶、豆奶等非嬰兒配方奶,鐵質攝取不足。
- 副食品中鐵質含量不足,無法滿足成長需求。
3. 腸胃道因素
- 腸胃道吸收不良,如胃幽門桿菌感染或消化道潰瘍,導致鐵質吸收減少。
- 腸胃出血,常見於牛奶蛋白過敏等情況,也會造成鐵質流失。
缺鐵對寶寶的影響
- 缺鐵會導致寶寶易疲倦、食慾不振、臉色蒼白、易怒、心跳加速等症狀。
- 嚴重缺鐵可能引起缺鐵性貧血,影響神經認知發展,造成認知、行為、動作及情緒管理等長期影響。
- 鐵質不足也會降低免疫力,使寶寶更易感染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
總結來說,1歲以下寶寶缺鐵的主要可能性來自於先天鐵質庫存不足(如早產或母體缺鐵)、後天飲食中鐵質攝取不足,以及腸胃道吸收不良或慢性失血等因素。家長應注意寶寶飲食均衡,適時補充含鐵副食品,並留意缺鐵症狀,及早就醫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