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手機管理規範在執行上面臨多項困難與挑戰,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 缺乏強制力與法源依據:目前相關規範多為原則性指導,缺乏法律強制力,學生若不願繳交手機,學校無法強制搜查或懲處,導致規定形同虛設,難以落實。

  • 學生自控力不足:智慧型手機成為學生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但學生容易沉迷手機遊戲、社群媒體,課堂上偷偷使用手機,影響學習專注力與教學效果。

  • 管理方式多元且不統一:各校手機管理模式不一,有的學校要求學生自行保管,有的設置置物櫃,有的則要求一到校即繳交手機,缺乏統一標準,造成執行混亂。

  • 手機保管責任問題:許多學校未提供完善的手機存放設施,手機保管責任落在老師身上,增加教師負擔,且手機遺失或損壞時責任難以釐清。

  • 學生對策與信任問題:部分學生會使用雙手機(AB機)或假手機應付檢查,反映出師生間信任關係的缺失,手機管理成為教育現場的信任鴻溝。

  • 家長與學校角色矛盾:家長有時會將手機管理問題推給學校,甚至在手機遺失時要求老師搜查其他學生書包,增加校園管理的複雜度與衝突。

  • 手機成癮與身心健康問題:學生手機成癮問題嚴重,影響身心健康,學校在無統一規範下只能自行摸索管理辦法,教師管教陷入困境。

  • 政策推動延宕:教育部雖有意統一規範,但政策公布與實施屢次延後,造成學校管理缺乏明確指引。

綜合來看,學校手機管理的挑戰不僅是技術或規範問題,更涉及學生行為、自控力、師生信任、家長配合及法規支持等多重層面,需多方協力並結合數位公民教育,才能有效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