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帶多支手機到校的現象,主要是因為智慧型手機已成為青少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但這也帶來了不少校園管理上的挑戰。學生在課堂上使用手機滑社群媒體、玩遊戲或傳訊息,會嚴重影響學習注意力與知識吸收,甚至干擾同儕的學習環境,造成師生關係緊張與教學秩序混亂。

針對此現象,學校與教育主管機關採取了多種因應措施:

  • 手機管制政策:教育部推動校園手機管制新措施,原則上禁止學生在上課期間使用手機,並由學校或班級統一保管手機。部分學校如私立南光中學要求學生每天到校後統一上繳手機,違規者將被記過處分。

  • 手機袋制度:嘉義高中推行「手機袋」制度,學生上課時須將手機放入專用袋,下課方可取用,並配合違規即通知家長的措施,獲得師生肯定。

  • 教師管教原則:教師對於學生上課使用手機,若情節不重大,先行規勸;若屢勸不聽,為維護學習秩序可暫時收手機,但應妥善保管並於課後或放學時歸還,避免引發親師衝突。

  • 數位公民教育:專家建議學校應納入數位公民教育,協助學生建立健康的手機使用習慣,提升自控力與數位素養,讓科技成為學習助力而非障礙。

此外,學生帶多支手機(如「AB機」)規避管制的情況也屢見不鮮,這反映出單靠學校管控難以完全解決問題,家長的配合與管理責任同樣重要。醫師也指出,學生在校禁用手機後,放學反而可能出現報復性過度使用,顯示手機使用問題需從家庭與學校雙方面共同面對。

總結來說,學生帶多支手機到校的現象反映了現代青少年對數位設備的高度依賴,學校因應策略需兼顧管控與教育,並與家長合作,推動數位素養教育,才能有效減少手機對學習的干擾,促進健康的校園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