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抓頭、搖頭與頭皮不適的可能性主要有以下幾點:

  • 情緒表達與疲倦:寶寶語言能力尚未發展完全,常透過抓頭髮、搖頭、拍打頭部等動作來表達內心的睏倦、煩躁或不舒服情緒,這些行為多出現在喝奶、哭鬧、睡前等時刻。

  • 頭皮不適或皮膚問題:頭皮可能因衛生不佳、濕疹、感染或炎症而引起瘙癢,導致寶寶頻繁抓頭。濕疹通常表現為頭皮有紅色小丘疹,伴隨瘙癢感。

  • 營養缺乏:缺鈣會導致出汗和頭皮瘙癢,缺鐵則可能影響頭部血液循環,這些都會讓寶寶感到頭部不適而抓頭。

  • 生理發展與自我刺激行為:嬰幼兒期常見搖頭、搖晃身體、撞頭等節律性自我刺激行為,這些動作多在疲倦、想睡或獨處時出現,通常會在4歲前自動消失,且有助於前庭系統發展。

  • 其他身體不適:如牙齒生長期的不適,也可能讓寶寶透過抓頭、咬人等行為來表達不舒服。

建議家長可觀察寶寶頭皮是否有紅腫、丘疹或分泌物,保持頭皮清潔,適當增加洗頭頻率,並注意寶寶的營養狀況,如有持續抓頭或搖頭情況,應諮詢小兒科或皮膚科醫師進行評估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