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睡覺時抓頭、搖頭的行為,常與環境刺激及生理發育有關,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幾點:
-
環境不舒適:若睡眠環境溫度過高或過低、濕度不適宜,寶寶可能會感到不舒服,透過搖頭來表達不適。例如,溫度過高會使寶寶頭部出汗,汗液刺激皮膚導致頭部瘙癢,寶寶便會搖頭或抓頭以緩解不適。此外,被子過厚或頭髮過長也可能引起頭部悶熱或刺激,導致寶寶抓頭搖頭。
-
內耳發育不平衡:嬰兒兩側內耳道發育不均衡,可能會有異物感,造成搖頭、抓耳等反應,這是發育過程中的常見現象,通常隨著成長會逐漸改善。
-
神經系統發育未完善:寶寶神經系統尚未成熟,睡眠中可能出現不自主的動作,如搖頭、手腳亂動,這與快速動眼期(REM)睡眠階段的半清醒狀態有關,屬正常發育現象,隨著月齡增長會減少。
-
皮膚疾病或其他健康因素:如頭部濕疹、中耳炎、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等疾病也會引起頭部不適,導致寶寶搖頭抓頭以緩解瘙癢或疼痛,這時需醫療介入。
綜合來說,寶寶睡覺時抓頭搖頭多半是因為環境刺激(如溫度、濕度不適)或生理發育因素所致,家長可透過調整室內環境、保持適宜溫濕度、注意寶寶頭部清潔與舒適度來減少此情況。如伴隨皮膚紅腫、持續不適或其他異常症狀,建議尋求醫師診斷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