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睡覺時抓頭造成皮膚損傷,常見原因包括脂漏性皮膚炎(乳痂)、異位性皮膚炎等,這些狀況會導致頭皮癢、紅腫,寶寶因不適而抓傷皮膚,進而形成傷口或結痂。以下是處理與預防的建議:
處理方法
-
保濕與軟化乳痂
使用凡士林或頭皮調理霜,在洗澡前10-20分鐘均勻塗抹於乳痂處,輕柔按摩幫助軟化,減少硬痂造成的搔癢與不適。 -
溫和清潔
使用專為嬰兒設計的溫和洗髮產品,起泡後用指腹輕輕按摩頭皮,幫助乳痂自然脫落。若乳痂未脫落,可用軟毛牙刷輕輕撥除,避免用力過度造成傷口。 -
避免摳抓與破壞痂皮
痂皮是保護傷口的重要屏障,應避免寶寶摳抓或家長強行剝除,以免傷口惡化或留下疤痕。 -
藥物治療
若皮膚紅腫、搔癢嚴重影響睡眠,可在醫師指導下使用適當強度的類固醇藥膏或鈣調磷酸酶抑制劑,並可搭配短效口服抗組織胺,減少夜間不自主搔抓。 -
注意感染徵兆
若皮膚出現黃色分泌物、疼痛或結痂,可能合併細菌感染,需儘速就醫治療。
預防措施
-
保持頭皮清潔與適度保濕
洗澡後3-5分鐘內塗抹無香料、無色素的保濕乳液,維持皮膚水分,減少乾燥引起的癢感。 -
修剪指甲與使用手套
幫寶寶修剪指甲,或在睡覺時戴上柔軟手套,減少抓傷皮膚的機會。 -
使用涼感洗護產品
若寶寶頭皮癢感強烈,可考慮使用含薄荷等涼感成分的洗護產品,舒緩癢感。 -
避免過度刺激
選擇溫和、無刺激性的洗髮精與護理產品,避免使用含酒精或香料的產品,減少皮膚刺激。 -
定期觀察與就醫
若寶寶抓頭情況持續或皮膚狀況惡化,應及早尋求皮膚科或兒科醫師協助,避免傷口感染或疤痕形成。
透過上述方法,可以有效減少寶寶因抓頭造成的皮膚損傷,並促進頭皮健康與舒適。若情況嚴重或不確定病因,建議儘速就醫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