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料理中米酒的使用習慣主要是用來提味、去腥和增添風味,常見於燉補料理如麻油雞、燒酒雞等。米酒通常不加鹽,以免破壞補湯的味道,且有時會加入中藥材浸泡,增添香氣與滋補效果。米酒的酒精濃度較低,但米酒頭的酒精濃度較高,用量也相對減半。
孕婦食用含米酒料理的安全性方面,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及相關健康單位均建議孕婦應避免食用含酒精的料理,除非能確認酒精已完全揮發。懷孕期間飲酒或攝取含酒精食物,都可能增加流產、胎盤早期剝離、死產等風險,且可能導致胎兒出現「胎兒酒精症候群」,包括臉部發育異常、生長遲滯及中樞神經異常等問題。因此,即使是煮過的米酒料理,若無法確定酒精完全揮發,孕婦仍不建議食用。
簡要重點整理
項目 | 說明 |
---|---|
米酒用途 | 提味、去腥、增添風味,常用於燉補料理如麻油雞、燒酒雞等 |
米酒特性 | 酒精濃度較低,米酒頭酒精濃度較高,料理時用量不同 |
孕婦食用建議 | 不建議食用含米酒料理,除非確認酒精完全揮發 |
風險 | 流產、胎盤早期剝離、死產,胎兒酒精症候群(臉部異常、智障等) |
總結來說,中式料理中米酒是重要的調味與滋補材料,但孕婦應避免食用含有未完全揮發酒精的米酒料理,以保障母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