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霸凌事件的處理流程與家長的參與角色可從以下兩大面向說明:


一、校園霸凌事件的處理流程

  1. 事件通報與知悉
    校長及教職員一旦知悉疑似霸凌事件,或被霸凌學生及其法定代理人向學校檢舉,學校權責人員須在24小時內通報主管機關,並依規定辦理社會通報。

  2. 初步審查與判斷
    學校成立審查小組判斷事件是否屬於霸凌,並評估情節輕重。若情節輕微且事實單純,學校可提供心理輔導及適當管教措施;若情節嚴重,則組成調查小組進行深入調查。

  3. 調解與調查
    調查小組會訪談當事人、相關人員及證人,並可諮詢專業意見。調解若無法成立,則停止調解程序,進入正式調查階段。

  4. 防制小組審議與決議
    調查報告需於2個月內完成,並由防制小組審議做出決議。若被霸凌人或行為人不服,得向學校主管機關陳情。

  5. 後續處理與心理輔導
    學校應提供被霸凌者及加害者心理輔導,協助其心理健康恢復,並採取適當的管教或處分措施。


二、家長在校園霸凌事件中的參與角色

  1. 支持與鼓勵孩子勇敢面對
    家長是孩子遭遇霸凌時最重要的支持者,應鼓勵孩子勇敢表達遭遇,並給予理解與支持,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自我保護能力。

  2. 積極溝通與協助舉報
    家長應與學校保持良好溝通,了解事件進展,並協助孩子向學校或相關單位檢舉霸凌行為,促使事件得到妥善處理。

  3. 教導孩子溝通與解決衝突的技巧
    家長應培養孩子良好的溝通能力和情緒管理,教導他們以積極方式處理人際衝突,這不僅有助於防範霸凌,也有助於孩子未來的人際關係發展。

  4. 配合學校的心理輔導與管教措施
    家長應配合學校提供的心理輔導及相關處理措施,支持孩子的心理復原與行為調整,促進事件的圓滿解決。


透過學校嚴謹的處理流程與家長積極的參與,能有效保障學生權益,促進校園安全與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