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目前資料,校園霸凌的識別與家長陪伴的五步驟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校園霸凌的識別
教育部將校園霸凌分為五類:
- 肢體霸凌
- 關係霸凌
- 言語霸凌
- 網路霸凌
- 反擊霸凌(受害者反擊後可能成為新的霸凌者)
孩子可能被霸凌的徵兆(若出現以下至少兩種,家長應提高警覺):
- 不願意去上學
- 要求額外金錢
- 情緒和行為改變(如焦慮、沮喪、睡眠問題)
- 身體出現不明傷口或瘀青
- 學業退步
- 衣服、書本、學校用具莫名損壞
- 拒絕說明發生的事情
- 自信心與自尊心降低
- 多次抱怨頭痛或胃痛
家長陪伴的五步驟
-
眼:觀察
多觀察孩子的日常生活、交友狀況及學校適應情形,注意是否有不願上學、身體不適、情緒異常、身體傷痕、物品遺失或損壞等現象。 -
耳:傾聽
耐心聽孩子說話,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與支持,避免直接指責或質疑,讓孩子願意分享內心感受。 -
心:支持
給予情感上的支持與肯定,讓孩子知道家長是他們的後盾,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和安全感。 -
腦:判斷
理性分析情況,判斷霸凌的嚴重程度與可能的原因,思考適當的處理方式,必要時尋求學校或專業協助。 -
口:討論
與孩子討論解決方案,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與需求,並與學校老師或相關單位溝通,共同協助孩子改善狀況。
這五步驟強調家長在面對孩子遭遇霸凌時,需從觀察、傾聽到支持,再到理性判斷與溝通討論,形成完整的陪伴與協助流程,有助於及早發現問題並有效介入。
參考資料
- 教育部橄欖枝中心家長手冊
- 兒童福利聯盟「霸凌事件怎麼面對?」
- 兒福聯盟「陪伴5步驟」說明
以上資訊可作為家長識別校園霸凌及陪伴孩子的實務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