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懷孕吃螃蟹會導致流產」的迷思與科學真相,整理如下:
迷思:孕婦吃螃蟹會流產
這是流傳已久的說法,認為螃蟹性寒且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可能引起子宮收縮,導致流產。有個案報導一名孕婦一次吃下大量大閘蟹後出現腹痛、腹瀉,最終不幸流產,醫生推測與螃蟹的活血作用及腹瀉引起的腹壓增加有關。
科學真相:
- 沒有直接科學證據證明螃蟹會導致流產。現代醫學並未證實正常食用新鮮螃蟹會增加流產風險。
- 螃蟹屬於高蛋白海鮮,若保存不當容易腐敗,產生組織胺等有害物質,可能引起食物中毒,對孕婦及胎兒有危險,這可能是早期衛生條件不佳時流產案例的原因。
- 螃蟹性寒,對某些孕婦可能引起腸胃不適或腹瀉,嚴重腹瀉可能間接增加流產風險,因此孕婦應適量且確保食材新鮮。
- 活血化瘀的食物或藥物在孕期應謹慎使用,避免刺激子宮收縮,但螃蟹本身並非藥物,且正常食用量下風險低。
建議:
- 孕婦吃螃蟹時應確保螃蟹新鮮且煮熟,避免食用過量。
- 避免同時食用螃蟹與柿子等可能造成腸胃不適的食物。
- 若有特殊體質或醫囑,應諮詢醫師或營養師意見。
總結來說,懷孕期間適量食用新鮮螃蟹並無明確證據顯示會導致流產,但過量或食用不新鮮的螃蟹可能帶來健康風險,孕婦應謹慎選擇和控制食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