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食品餵食的安全注意事項與過敏反應觀察,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重點:
安全注意事項
-
逐一添加新食物並觀察反應
每次只添加一種新食物,從少量(約1-2湯匙或茶匙)開始,餵食後觀察3至5天是否有過敏或不適反應,如紅疹、腹瀉、嘔吐等,若無異常再逐漸增加份量或嘗試其他食物。 -
避免噎食危險
副食品應避免過硬、過圓、過韌的食物,容易造成寶寶噎住甚至窒息,如堅果、葡萄乾、果凍、糖果、湯圓等,應將食物剪碎或壓爛。 -
避免蜂蜜給1歲以下嬰兒
因蜂蜜可能含有肉毒桿菌芽孢,1歲前嬰兒免疫系統尚未成熟,食用後可能導致肉毒桿菌中毒,出現呼吸困難、肌肉無力等嚴重症狀。 -
充分加熱食物
副食品應完全加熱至全熟,尤其是含過敏原的食物(如蛋類、小麥等),加熱可降低過敏原活性,減少過敏反應風險。 -
衛生與保存
餵食前應洗淨雙手及食物,使用乾淨器具。購買嬰兒食品時注意有效期限,未吃完的副食品應冷藏並於24小時內食用,避免食物變質。 -
選擇信譽良好品牌與天然食材
避免顏色異常鮮艷、包裝不完整或保存期限異常長的食品,以減少攝取過量或違法添加物的風險。 -
飲食多樣化,避免偏食
多樣化食物來源有助於降低過敏及營養不均的風險。
過敏反應觀察
-
常見過敏症狀
包括皮膚紅疹、腹瀉、嘔吐、呼吸困難等,若出現上述症狀應暫停該食物並尋求醫療協助。 -
高致敏性食物的餵食時機與方式
蛋類、大豆、小麥、花生醬及堅果醬、魚類及貝類等高致敏性食物不必刻意延後添加,但應從少量開始,且初期最好在家餵食,方便觀察反應。 -
觀察期間
每添加一種新食物後,應觀察3至5天,確保無過敏反應後再嘗試其他食物。
以上原則有助於確保嬰幼兒副食品餵食的安全,並及早發現可能的過敏反應,保障寶寶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