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挑食的常見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 食物口味或質地的感覺接受度:孩子對食物的味道、氣味、溫度、顏色、質感等感覺較敏感或較單一,可能只願意吃特定口感或味道的食物,對不喜歡的食物感到抗拒,甚至害怕嘗試新食物。

  • 食物恐新症:孩子對新食物有天然的排斥感,可能需要多次(約10~15次)接觸才能逐漸接受,這是兒童期常見現象。

  • 口腔動作能力不足:如咀嚼力不夠或口腔協調能力不足,導致孩子難以處理硬或有骨頭的食物,因此偏好軟質或細碎的食物。

  • 飲食習慣與經驗:孩子一開始不願嘗試某些食物,長期下來形成偏食習慣;此外,吃膩了重複的食物也會降低食慾。

  • 用餐壓力或不良經驗:曾因食物燙傷、嘔吐或被強迫用餐等負面經驗,可能讓孩子對某些食物產生抗拒或負面印象。

  • 家庭影響:家長本身有挑食習慣,孩子也較容易模仿挑食行為。


觀察方法

  1. 記錄孩子不吃的食物種類,觀察這些食物是否有共通的味道、質地、顏色或溫度特徵,推測感覺接受度問題。

  2. 觀察孩子的口腔動作能力,是否能有效咀嚼和吞嚥不同質地的食物,是否有拒絕咀嚼硬食物的情況。

  3. 注意孩子對新食物的反應,是否願意嘗試,或是表現出害怕、拒絕等行為,並記錄嘗試次數。

  4. 觀察孩子用餐時的情緒和行為,是否因用餐壓力或不愉快經驗而抗拒進食,例如拒絕張嘴、轉頭避開食物、嘔吐等。

  5. 評估家庭飲食環境與習慣,了解家長是否有挑食行為,是否給予孩子足夠的多樣化食物接觸。

透過這些觀察,家長和照護者可以更清楚了解孩子挑食的原因,並採取適當的引導策略,如改變食物烹調方式、創造輕鬆用餐環境、逐步增加新食物接觸次數等,幫助孩子改善挑食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