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乳腺炎與退奶之間有密切的關聯,但兩者並非必然同時發生或必須同時處理。
乳腺炎的成因與退奶的關係:
乳腺炎多因乳汁排空不完全、乳腺管阻塞、乳頭破損或感染等因素引起,常見於產後6週內,症狀包括乳房局部硬塊、紅腫、疼痛及發燒等。若哺乳中斷過快或退奶過急,乳汁無法順利排出,容易造成乳汁淤積,進而誘發乳腺炎。
乳腺炎時是否需要退奶?
乳腺炎並不代表一定要停止哺乳。相反地,持續哺乳或使用吸奶器保持乳汁通暢,有助於減少乳汁淤積,促進乳腺炎的恢復。若乳腺炎期間停止哺乳,乳汁未排空反而可能加重發炎症狀。退奶針或退奶藥物主要用於確定不再哺乳的情況,若乳腺炎未治癒即使用,可能導致乳汁積存,惡化病情。
退奶時的注意事項:
若確實需要退奶(例如產後決定不哺乳),應採取漸進式退奶,避免乳汁突然積聚造成乳腺阻塞或乳腺炎。中醫上也有使用焦山楂、焦麥芽等藥物幫助退奶及回乳的做法。
總結
乳腺炎與退奶關係 | 說明 |
---|---|
乳腺炎成因 | 乳汁淤積、乳腺阻塞、乳頭破損感染等,常因哺乳不順或退奶過快引起 |
乳腺炎時是否退奶 | 不建議立即退奶,應持續哺乳或擠奶保持乳汁通暢,避免症狀惡化 |
退奶方式 | 需漸進式退奶,避免乳汁突然積聚引發乳腺炎 |
退奶藥物使用 | 僅適用於確定不再哺乳者,乳腺炎未治癒前不建議使用 |
因此,產後乳腺炎與退奶有關聯,但乳腺炎並非退奶的指標,反而應透過適當哺乳或擠奶來緩解症狀,退奶需謹慎且漸進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