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公病的介紹
大家好,今天來跟大家聊聊一個在台灣及亞洲部分地區較常見的疾病:屈公病(Dengue fever)。
屈公病其實就是俗稱的「登革熱」,它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病毒感染。這個病毒主要是透過伊蚊叮咬傳播,尤其是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比較普遍。
那為什麼叫「屈公病」呢?在閩南語裡「屈公」是指蚊子,尤其是會咬人的那種,因為這種病主要就是被特定蚊子叮到後感染,所以得了這名字。
感染屈公病後,通常潛伏期大約4到10天。症狀會突然出現,像是高燒(超過39度)、頭痛、眼眶痛、肌肉和關節痛,這些症狀有時會讓人感覺像被車輪壓過一樣,非常不舒服,所以英文又叫它"breakbone fever"。
除此之外,患者還會出現皮疹、噁心、嘔吐等症狀。大部分的人經過一段時間後會逐漸康復,但有些人可能會進展成嚴重的登革出血熱或登革休克綜合症,這兩種情況都很危險,需要緊急醫療處理。
要注意的是,曾經感染過登革病毒的人,再次感染時容易因為免疫反應異常而導致更嚴重的病情。
那怎麼預防屈公病呢?最重要的就是避免蚊子叮咬和消除蚊子孳生源。平時在家裡或工作場所,記得清理積水容器,像是花盆托盤、水桶、廢棄輪胎等,避免成為蚊子繁殖地。
出門也可以穿長袖衣服、使用防蚊液,特別是早上跟傍晚這段時間蚊子最活躍的時候要特別小心。
目前屈公病沒有特效藥,治療主要是對症療法,包括補充水分、退燒止痛等。如果症狀嚴重或持續惡化,一定要立即就醫。
台灣衛福部疾管署也會定期公布登革熱疫情,大家可以多多關注官方資訊,及時掌握疫情狀況。
屈公病是一種透過特定蚊子傳播的病毒性疾病,會引起發燒、頭痛、肌肉關節痛等症狀,嚴重時可能有生命危險。平時做好防蚊措施、清除積水,是預防的關鍵。
如果你覺得身體出現類似症狀又近期有蚊子叮咬史,一定要趕快去看醫生喔!
你
回覆貼文現在加入會員即可回覆此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