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8月5日,台灣屈公病疫情以境外移入病例為主,累計16例,主要感染來源為印尼(13例)、菲律賓(2例)及斯里蘭卡(1例),為近6年同期最高數量。目前尚未出現本土大規模流行,但因屈公病的病媒蚊與登革熱相同,境外移入病例增加提高了本土流行風險。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疾管署)已將中國廣東省屈公病疫情旅遊警示提升至第一級,並加強對國際及小三通港埠的防疫宣導與發燒篩檢。疾管署提醒民眾前往流行地區時應做好防蚊措施,包括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使用含DEET、派卡瑞丁或伊默克成分的防蚊液,以及居住在有紗窗紗門的住所。入境時若出現發燒、四肢痠痛、頭痛、肌肉痛、骨骼關節痛等疑似症狀,應主動告知機場檢疫人員;返國後若有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旅遊史等相關資訊,以利早期診斷與治療。
此外,疾管署自2025年初起持續監控境外移入病例,並針對確診個案住處進行病媒蚊密度調查及孳生源清除,防止本土傳播。屈公病在台灣屬於第四類傳染病,依法需通報並採取防治措施。
所以,台灣目前屈公病疫情以境外移入為主,疾管署持續加強監控與防疫措施,並提醒民眾提高警覺,做好個人防蚊及健康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