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臟手術後的生活方式調整與飲食建議主要包括:保持規律生活、適度運動、均衡飲食及預防感染。飲食方面,術後初期應以清淡、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為主,逐步過渡到軟食和正常飲食,避免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並採取少量多餐、細嚼慢咽的原則。生活上應避免過度勞累和劇烈運動,尤其避免腹部用力,並注意傷口護理和接種相關疫苗以降低感染風險。

具體建議如下:

  • 飲食調整:

    • 術後1-2天:以清淡流質食物為主,如米湯、面湯、菜湯,避免油膩和辛辣。
    • 術後2-3天:可進食半流質食物,如小米粥、雞蛋羹、果汁、肉泥、菜泥等。
    • 術後約1周:逐漸過渡到軟食,如軟米飯、煮爛的麵條、剁碎的蔬菜、魚肉、雞肉等。
    • 術後約2周:恢復正常飲食,注重營養均衡,增加優質蛋白質(魚、肉、蛋、奶)、新鮮蔬果和維生素礦物質。
    • 飲食應少量多餐,細嚼慢咽,避免暴飲暴食,保持飲食衛生。
  • 生活方式:

    • 保持規律作息,充足睡眠,保持心情愉快。
    • 適度運動,初期避免劇烈運動和腹部用力,隨身體恢復逐步增加活動量,可選擇緩步跑、游泳、太極拳等溫和運動。
    • 避免吸煙、酗酒等不良習慣。
    • 注意傷口護理,保持清潔乾燥,按醫囑定期換藥和回診。
    • 術前或術後接種肺炎鏈球菌、流感疫苗等,以降低感染風險。
  • 其他注意事項:

    • 脾臟切除後免疫功能下降,感染風險增加,需特別注意預防感染。
    • 若出現發燒、傷口紅腫熱痛、持續嘔吐、腹脹或劇烈腹痛等症狀,應立即就醫。

總體而言,脾臟手術後的恢復是一個漸進過程,飲食和生活方式的調整需根據個人體能和恢復狀況靈活調整,並遵循醫療團隊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