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骨裂的常見受傷原因與預防措施

常見受傷原因

  • 跌倒:兒童在學習走路、奔跑、攀爬時,容易從高椅、樓梯、床上、滑板或窗邊跌落,造成骨裂。
  • 居家意外:家中是最常發生骨折的地點,如被門夾傷、玩具散落導致滑倒、從嬰兒床或尿布整理台掉落等。
  • 運動傷害:從事跑跳、滑板、攀爬等活動時,因衝擊或扭轉力道造成骨裂。
  • 好奇心與探索行為:把手伸進機器或危險物品中,導致意外受傷。
  • 生長板受損:兒童骨骼尚未成熟,生長板較脆弱,輕微外力也可能造成骨裂。
  • 病理性因素:如骨質疏鬆、骨囊腫等疾病,使骨骼在輕微外力下即發生骨裂。

預防措施

  • 維護居家安全:

    • 配置防滑墊,收拾地面玩具,避免滑倒。
    • 嬰兒床、尿布整理台、樓梯加裝防護欄,防止從高處掉落。
    • 避免讓兒童接觸危險物品或機器。
  • 加強營養與運動:

    • 多補充鈣質、維生素D,適度曬太陽,增進骨質密度。
    • 進行安全運動,增強肌力與平衡感。
  • 監督與教育:

    • 照護者應多注意環境安全,避免讓兒童獨自處於有高度落差或危險的地方。
    • 教導兒童辨識環境中的潛在危險,培養安全意識。
  • 定期健康檢查:

    • 若兒童反覆骨折,應檢查是否有骨質密度低、鈣攝取不足或潛在疾病。

注意事項

  • 兒童骨頭較柔軟有彈性,輕微外力就可能造成骨裂(如柳條狀骨折),不一定會完全斷裂。
  • 若懷疑骨裂,應立即就醫,由醫師診斷並給予適當治療(如石膏固定或必要時手術)。

透過以上預防措施,可有效降低兒童骨裂的風險,保障兒童安全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