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板骨折是兒童骨折中最需要重視的類型,因為生長板直接關係到骨骼的正常發育。以下詳細說明其對兒童骨骼發育的影響。

生長板的重要性

生長板是位於兒童骨骼兩端的特殊組織,負責骨骼的生長及發育。在生長板組織閉合之前,骨頭會隨著兒童的成長不斷增殖和延長。生長板骨折在所有兒童骨折中佔有相當比例,約占15-30%。

生長板骨折的主要影響

生長停滯與肢體不等長

若生長板軟骨受到傷害,最嚴重的後果是完全破壞導致生長停止,造成長短肢。當單側生長板受損而對側繼續生長時,便會使骨頭彎曲變形。特別是在下肢骨折的情況下,例如遠端脛骨生長板對下肢長度的影響達15-20%,因此踝關節骨折時需要特別注意。

骨骼彎曲與關節變形

生長板受損可能造成骨骼彎曲、關節面扭曲或關節變形等後遺症。若單側生長板發生破壞而對側繼續生長,會導致骨頭彎曲變形。

年齡因素的影響

生長板受損時年齡愈小,後遺症便愈厲害。這是因為年齡較小的兒童生長速度更快,受損的生長板有更長的時間產生不對稱生長。

不同類型骨折的風險差異

根據Salter-Harris分型,第三到第五型骨折涉及程度不等的生長板損傷,較有可能影響身高。其中第五型骨折最為嚴重,生長板被粉碎碾壓,可能導致生長板部分或全部停止發育。

值得注意的是,並非所有骨骺損傷都會影響身高。多數骨骺損傷並不會干擾骨骼的縱向生長,尤其是拉力骨骺損傷(骨突損傷)通常不會直接影響身高。

治療時間的關鍵性

生長板骨折的癒合速度比一般骨幹骨折更快,移位的生長板骨折大約在受傷七天以上就會黏合,之後就很難再復位。若超過七天才進行復位,反而容易造成生長板壞死,導致更嚴重的畸形。因此,越早發現生長板受損,能選擇的治療方式越多。

兒童骨骼的自我修復能力

儘管生長板骨折風險高,但兒童骨骼具有強大的再塑性。兒童骨骼不但長得快,對於彎曲變形的再塑形能力也很強。有時即使變形嚴重或完全斷裂且骨骼重疊的骨折,半年或1年後多會修復回正常形態,外觀與功能通常和沒受傷前一樣。此外,骨折後生長會受刺激而比對側正常肢體更長,在股骨骨折最為明顯,2至10歲兒童股骨骨折後1年至1年半,患肢會比正常肢多長1至1.5公分。

長期追蹤的必要性

若懷疑骨折波及生長板,需由專業醫師詳細評估與追蹤治療,以確保孩子未來的正常發育。骨科醫師對可能有生長板受損的病童會進行持續追蹤,半年或1年後再視影響的情況決定處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