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激素(GH)在血液中的濃度波動很大,且呈脈衝式分泌,因此單次抽血的生長激素數值難以準確反映整體分泌狀況。正確解讀生長激素抽血數值,需結合刺激測驗、多次抽血結果及臨床症狀綜合判斷。

生長激素分泌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年齡、性別、睡眠、運動、營養狀況及生理節律,且其分泌呈現脈衝式(即短時間內快速上升再下降),導致單次抽血數值波動大。因此:

  • 單次抽血數值的參考意義有限,必須參考檢驗報告中該檢驗單位提供的正常參考範圍,並由醫師結合個人健康狀況解讀。

  • 若懷疑生長激素分泌不足,通常會進行生長激素刺激測驗(如服用藥物刺激或注射胰島素),透過多次抽血測定刺激後的生長激素反應,評估腦下垂體分泌功能。

  • 生長激素刺激測驗通常需住院進行,過程中會多次抽血(約2~3小時內多次),以避免因單次抽血波動造成誤判。

  • 若生長激素數值異常,醫師可能會安排進一步檢查,如腦下垂體核磁共振(MRI),以排除腦下垂體腫瘤或結構異常。

  • 對兒童而言,生長激素數值的解讀還需結合生長發育曲線、骨齡檢查及其他相關激素(如IGF-1),以全面評估生長狀況。

  • 成年男性生長激素正常參考值約低於5 ng/mL,成年女性約低於10 ng/mL,兒童則約低於20 ng/mL,但各檢驗單位標準可能不同,需以報告為準。

所以,正確解讀生長激素抽血數值應避免單次抽血判斷,應配合刺激測驗、多次抽血結果及臨床評估,並由專業醫師綜合判斷。若數值異常,需進一步檢查腦下垂體功能及結構,並評估是否需要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