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週羊水偏少的原因主要包括胎兒泌尿系統異常、早期破水、胎盤功能不佳及子宮胎盤血流不足等。

具體原因與檢查重點如下:

  • 胎兒泌尿系統或腎臟異常:胎兒尿液是羊水的主要來源,若胎兒尿量減少(如尿道阻塞、腎臟發育不全),會導致羊水量減少。

  • 早期破水(高位破水):即使漏出的羊水量少但持續流失,也會造成羊水減少。

  • 胎盤功能不佳:孕婦若有妊娠高血壓、子癇症、子癇前症,或胎兒有先天畸形,可能導致胎盤血流不足,胎兒腎血流減少,尿量減少,羊水隨之減少。

  • 子宮胎盤血流不足:血流不足使胎兒血液循環重新分配,優先供應腦和心臟,腎臟血流下降,尿量減少,羊水減少。

  • 胎盤鈣化或胎盤早期剝離:胎盤功能退化或受損,影響胎兒血液循環,導致羊水減少。

  • 其他罕見原因:如同卵雙胞胎輸血症候群中一胎羊水過少,或孕婦感染(巨細胞病毒、弓漿蟲等)。


檢查重點:

  1. 超音波評估羊水指數(AFI):羊水指數小於5公分即為羊水過少,5-8公分為羊水偏少。

  2. 胎兒泌尿系統檢查:觀察胎兒膀胱是否充盈,腎臟結構是否正常,排除尿路阻塞或腎臟發育異常。

  3. 胎盤功能評估:透過超音波檢查胎盤厚度、鈣化程度及胎盤血流(多普勒超音波)。

  4. 檢查是否有破水跡象:孕婦自我觀察是否有羊水漏出,醫師可進行陰道檢查確認。

  5. 評估胎兒生長狀況:羊水過少常伴隨胎兒生長遲滯,需密切追蹤胎兒體重及發育。

  6. 排除感染:若有感染風險,需進一步血液或羊水檢查。


所以,15週羊水偏少需重點檢查胎兒泌尿系統、胎盤功能及有無破水情況,並密切監測胎兒生長與羊水量變化,以評估胎兒健康狀況及決定後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