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臨床心理師普遍認為「親密育兒」與「百歲育兒」都是重視回應孩子需求、建立安全感的重要育兒方式,但兩者強調的重點與實踐方式有所不同,且都需父母用心理解孩子的需求,而非放任或溺愛。
具體來說,「親密育兒」強調父母對孩子需求的即時回應,讓孩子感受到安全感,這並非溺愛,而是需要父母細心觀察與調整回應方式,隨著孩子成長持續調整。而「百歲育兒」則強調在充分了解孩子需求後,允許孩子在一定時間內哭泣(通常不超過20分鐘),這不是放任,而是基於對嬰兒生理與心理狀況的理解,適時回應孩子的需求,幫助建立良好習慣。
台灣臨床心理師張巍鐘指出,這兩種育兒方式都強調「了解孩子需求」的重要性,並提醒父母不要用「關係」來威脅孩子,避免造成心理創傷。此外,臨床心理師張銘倫也曾分享,親密育兒與百歲育兒並無絕對孰優孰劣,每對母嬰可依自身狀況形成獨特的育兒方式,重點是父母願意相信自己並用心經營。
總體而言,台灣臨床心理師對親密育兒與百歲育兒的觀點是:兩者皆重視孩子的需求與安全感,強調父母的覺察與適時回應,避免誤解為溺愛或放任,並且鼓勵父母在育兒過程中持續學習與調整,以促進孩子健康的心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