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可透過營造安全、舒適且符合幼兒身心發展需求的生活環境,並配合均衡、健康的飲食調整,促進幼兒的成長與發展。

在環境方面,應注意以下重點:

  • 空間安全與舒適:提供明亮、通風良好且動線流暢的空間,避免過多刺激性色彩,並設置適合幼兒身高與活動的設施,讓幼兒能自主探索與學習。
  • 多元且具挑戰性的遊戲設施:設計多樣化且安全的戶外遊具,鼓勵幼兒進行自發性活動,促進身體發展與社交能力。
  • 用餐與衛生空間:規劃專用的用餐區域,並設置洗手與清潔設施,維持衛生,培養良好生活習慣。
  • 親職教育與親師合作:家長應積極參與學校或社區的營養教育活動,與教師合作,共同建立幼兒健康飲食的環境與習慣。

在飲食調整方面,建議:

  • 均衡營養與多元食材:依照幼兒的營養需求,提供多樣化食物,遵循「三低一高」原則(低脂肪、低鹽、低糖、高膳食纖維),避免人造甜味劑與咖啡因,減少幼兒嗜甜及影響睡眠。
  • 適量分量與定時供餐:控制食物分量,避免影響正餐胃口,茶點與正餐間隔1.5至2小時,正餐間只供應一次茶點,其他時間以清水為主,降低蛀牙風險。
  • 建立良好飲食習慣:家長應以身作則,控制孩子接觸不健康食物的機會,並透過日常生活引導幼兒建立正確飲食態度。

綜合以上,家長在台灣可從環境安全舒適、遊戲設施多元、衛生用餐空間規劃,以及均衡健康飲食的實踐與親師合作等多方面著手,為幼兒提供適合成長的環境與飲食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