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癌症患者的焦慮與憂鬱情緒與其所獲得的社會支持密切相關,良好的社會支持能有效減輕患者的心理困擾,提升其生活品質。台灣相關研究顯示,婦癌患者中約有超過四成存在明顯焦慮,約兩成有憂鬱情形,而社會支持,尤其來自家庭成員的支持,對患者的心理調適與生活品質有顯著正面影響。
具體而言,婦科癌症患者在診斷與治療過程中常面臨焦慮、憂鬱、性功能障礙、不孕及身體形象改變等多重心理困擾,這些困擾與患者的社會支持程度呈負相關。家人、親密友人及醫療團隊的支持能緩解患者的焦慮與憂鬱,並促進其情緒調適與疾病因應能力。
此外,研究也指出患者的身體心像(即對自身身體外觀與功能的認知與感受)與社會支持同時影響憂鬱程度,社會支持不足的患者更易出現憂鬱症狀。另一項台灣研究以婦癌患者為對象,透過問卷調查發現社會支持與靈性安適均與生活品質呈正相關,顯示社會支持不僅有助於心理健康,也提升整體生活品質。
所以,台灣婦科癌症患者的焦慮與憂鬱情緒與社會支持呈現顯著關聯,強化社會支持系統(尤其家庭支持)是改善患者心理健康與生活品質的重要策略。心理諮商與團體支持亦被證實對患者情緒調適有正面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