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面情緒與乳癌發生的心理社會因素主要包括長期的壓力、情緒困擾、重大生活事件、情緒處理方式以及社會支持等。這些因素會透過心理壓力影響免疫系統功能,進而增加乳癌的發生風險及促進乳癌復發和轉移。

具體說明如下:

  • 負面情緒作為乳癌發生與發展的催化劑:長期累積的緊張、焦慮、抑鬱、恐懼、憤怒、悲傷等負面情緒會增加乳癌風險,且是乳癌復發、轉移的獨立因素。這些不良情緒會造成心理負擔,促使身體產生不良發炎反應,影響腫瘤微環境。

  • 壓力與免疫系統的關聯:長期壓力會削弱免疫系統,降低對癌細胞的毒殺T細胞與自然殺手細胞數量,反而增加促進癌細胞存活的免疫抑制細胞,導致癌細胞更難被清除,並促進腫瘤惡化與擴散。

  • 心理社會因素分類:研究將影響乳癌的心理社會因素分為三大類:

    1. 重大生活事件(如親人過世、離婚等)
    2. 情緒處理方式(如何面對與調適負面情緒)
    3. 社會支持與心理調適(良好的社會支持有助於情緒調節與復原力)
  • 心理調適與復原力:乳癌患者在面對疾病時,需處理負向情緒、自我調適、珍惜生命等,有利於心理復原。積極正面的心態與有效的情緒管理能降低乳癌發生與復發的風險。

  • 生活型態與行為因素:除了遺傳與環境因素外,生活型態(包含心理行為)約占乳癌危險因子77%,其中情緒壓抑、人格特質與人際支持等心理因素也被認為與乳癌發生有關。

綜合以上,負面情緒與乳癌發生的心理社會因素主要透過壓力影響免疫功能和身體發炎反應,且重大生活事件、情緒調適方式及社會支持是關鍵調節因子。有效的情緒管理與社會支持系統對乳癌的預防與復發控制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