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膚炎在嬰兒身上的表現主要是皮膚劇烈搔癢,伴隨紅色丘疹、破皮、水泡及分泌物,常見於臉部面頰、口耳周圍、頭皮、軀幹及四肢伸側,皮膚會變得粗糙、脫屑,但包尿布部位較少受影響。嬰兒期的異位性皮膚炎常反覆發作,搔抓會加重皮膚發炎,形成「癢與搔抓」的惡性循環。

治療與照護重點包括:

  • 保持皮膚濕潤:使用無香料、低刺激性的濕潤乳液或霜,減少乾燥和癢感。
  • 避免刺激:用溫水洗澡,避免熱水和刺激性清潔劑,選擇溫和洗衣劑並雙漂洗衣物。
  • 控制搔抓:穿著柔軟透氣的棉質衣物,避免刮擦皮膚以減少炎症。
  • 避免過敏原:減少接觸寵物毛髮、塵蟎、花粉等可能誘發過敏的物質。
  • 藥物治療: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外用類固醇藥膏或其他抗炎藥物,控制急性發作和止癢。

異位性皮膚炎多在嬰兒出生後第一年內發病,約80%於5歲前發作,且症狀和嚴重程度因人而異。早期適當照護與治療可減少反覆發作和併發感染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