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寶寶副食品的三階段餵養策略主要是根據寶寶的成長發展和咀嚼能力調整食物的質地與種類,並逐步增加食物的多樣性與份量。以下是詳細的階段與建議:
一歲寶寶副食品三階段餵養策略
階段 | 年齡範圍 | 食物質地與類型 | 餵養重點與建議 |
---|---|---|---|
第一階段 | 4~6個月 | 流質及泥狀食物(如地瓜泥、高麗菜泥、稀飯泥) | - 副食品初期以泥狀、流質為主,不加鹽糖調味。 - 一次添加一種新食物,觀察過敏反應約2~3天。 - 母乳仍為主要營養來源。 |
第二階段 | 8個月左右 | 半固體及手指食物(finger food) | - 開始嘗試切碎的固體食物,訓練咀嚼能力。 - 鼓勵寶寶用手抓食物,發展手部肌肉與自我餵食能力。 - 食物質地逐漸多樣化,仍避免調味過重。 |
第三階段 | 1歲以上 | 固體食物,接近大人食物 | - 副食品成為正餐,份量超過奶量。 - 不需特別製作軟化食物,可與大人同桌進食。 - 食物種類多樣,包括五穀根莖類、蔬菜水果、肉類、蛋豆奶類。 - 可逐步添加少量調味料,但避免過鹹過甜。 |
一歲寶寶副食品份量建議(每餐)
- 五穀根莖類(燉飯、軟飯、麵條、馬鈴薯、地瓜):約80-90公克
- 蔬菜類與水果類(菠菜、高麗菜、香蕉、蘋果):約40-50公克
- 肉類(豬肉、魚肉、雞肉、牛肉):約15-20公克
- 蛋豆奶類:適量補充,視寶寶接受度調整
其他重要餵養原則
- 循序漸進添加新食物:每次只添加一種新食物,觀察寶寶是否有過敏或消化不良反應。
- 食材以天然、新鮮為主,避免過早添加鹽、糖及調味料,以減輕寶寶腎臟負擔。
- 鼓勵寶寶嘗試多種食物,包括蛋、魚類等,幫助寶寶適應不同口味與質地。
- 訓練寶寶自我進食能力,使用適合的軟湯匙,讓寶寶體驗抓握與用餐樂趣。
此三階段策略有助於寶寶逐步適應多樣化飲食,促進營養均衡與良好飲食習慣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