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皮膚癢疹可能對胎兒產生影響,尤其是與妊娠肝內膽汁鬱積症(ICP)相關的皮膚癢,這種情況因肝臟膽汁分泌受阻,導致膽汁酸在體內累積,可能增加胎兒早產、胎兒窘迫甚至死亡的風險,因此需特別注意。

孕期皮膚癢的常見原因包括:

  • 賀爾蒙變化:懷孕期間雌激素和前列腺素濃度增加,影響膽鹽代謝,降低皮膚耐受度,導致癢感。
  • 皮膚撐大:孕肚快速增大使真皮層膠原蛋白結構改變,引發免疫反應,造成癢疹。
  • 皮膚乾燥:孕期血液輸送量增加,皮膚水分流失,皮脂層保護力下降,易引起搔癢。
  • 過敏及皮膚病:孕婦可能出現妊娠期異位性發疹、搔癢性毛囊炎、妊娠搔癢性蕁麻疹樣丘疹等,這些多在產後消失。
  • 中醫所稱胎毒:孕婦體內燥熱過盛,可能導致皮膚紅疹、搔癢,且胎毒可能影響胎兒,出生後寶寶易有濕疹、奶癬等皮膚問題。

預防與緩解方法

  • 及早就醫診斷:尤其是出現嚴重搔癢或疑似肝內膽汁鬱積症狀時,應由醫師評估並治療。
  • 保持皮膚保濕:使用孕婦適用的保濕產品,減少乾燥引起的癢感。
  • 避免刺激性食物與生活習慣:減少辛辣、燥熱食物攝取,保持良好作息,避免過度勞累和熬夜。
  • 適當穿著與環境調節:穿著寬鬆透氣衣物,避免過熱和過度出汗。

所以,孕期皮膚癢疹多因生理變化引起,部分嚴重疾病如妊娠肝內膽汁鬱積症可能危及胎兒健康,需及時診治。日常保濕與生活調整有助減輕癢感,避免胎兒受到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