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睡覺時的抖動多數是生理性現象,如神經系統尚未成熟導致的驚嚇反射(Moro Reflex)、睡眠週期短、快速動眼期(REM)活動或動作技能發展,這些通常會隨著年齡增長自然消失,不需特別治療。而癲癇則是腦神經元異常放電引起的反覆痙攣發作,常伴隨腦電圖異常,且抖動較刻板、頻繁且持續,可能影響智力發展,需要及早診斷與治療。
鑑別診斷的關鍵在於:
- 抖動特徵:生理性抖動多為輕微、短暫且不規則,癲癇抖動則較刻板、頻繁且持續。
- 伴隨症狀:癲癇可能伴有意識改變、反覆發作、其他異常行為。
- 檢查工具:視頻腦電圖(Video EEG)是鑑別癲癇與非癲癇抖動的黃金標準,可同步記錄發作時的行為與腦電波變化,提供準確診斷依據。
家長若發現寶寶夜間抖動頻繁、動作刻板或伴隨其他異常,應儘速就醫做腦電圖檢查,排除癲癇或其他神經系統疾病。反之,若抖動輕微且無其他異常,通常屬於正常生理現象,可隨著寶寶神經系統成熟逐漸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