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炎引起的脫水症狀
腸胃炎(尤其是急性腸胃炎)常因嘔吐、腹瀉導致體內水分與電解質大量流失,進而引發脫水。常見的脫水症狀包括:
- 口渴、口乾:身體因缺水而發出訊號。
- 尿量減少:初期因血液水量不足,排尿次數與量明顯減少。
- 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因血液量降低,心臟需加快跳動以維持循環。
- 精神與意識狀態不佳:嚴重時可能出現嗜睡、煩躁、甚至意識模糊。
- 眼眶下陷、皮膚彈性變差:這是較明顯的脫水體徵。
- 乏力、食慾不振:因脫水與電解質失衡,體力明顯下降。
若出現上述症狀,尤其是兒童、老人或慢性病患者,應儘速就醫。
脫水的預防方法
預防腸胃炎引起的脫水,需著重於適時補充水分與電解質,並注意飲食與生活習慣:
- 補充口服電解質水:建議使用專門的「口服電解質補充液」(如市售的電解質水粉),而非運動飲料,因運動飲料糖分過高,可能加重脫水。
- 少量多次補充水分:嘔吐後可先暫停進食1~2小時,之後每10~15分鐘給予少量水分(如開水、米湯),避免一次大量飲用而刺激嘔吐。
- 飲食調整:急性期可先禁食1~2天,待症狀緩解後,從清淡、易消化食物開始(如稀飯、米湯、白吐司),再逐步恢復正常飲食。
- 避免刺激性食物:如油膩、辛辣、高糖、高纖食物,以免加重腸胃負擔。
- 注意衛生:勤洗手、避免食用生食或未煮熟食物,減少感染風險。
- 觀察症狀變化:若出現高燒、血便、持續嘔吐、意識不清等嚴重症狀,應立即就醫。
小結
腸胃炎引起的脫水不容輕忽,正確補充水分與電解質、調整飲食、維持良好衛生習慣是預防與緩解脫水的關鍵。若症狀持續或加劇,務必尋求專業醫療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