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嘔吐與脫水的識別與處理重點如下:
寶寶嘔吐時,最重要的是觀察是否有脫水症狀,因為嘔吐會導致體內水分和電解質流失,嚴重時可能危及生命。脫水的識別與處理需特別謹慎。
脫水的識別
脫水可依嚴重程度分為輕度、中度與重度,主要症狀包括:
脫水程度 | 主要症狀與體徵 |
---|---|
輕度 | 輕微口渴、尿量減少且顏色偏黃、皮膚彈性正常或稍差、哭時有淚、精神狀態尚可、體重減少約3%-5%、前囟門稍凹陷(未閉合嬰兒)。 |
中度 | 明顯口渴、尿量顯著減少(深黃色)、眼窩凹陷、哭時淚少或無淚、皮膚彈性差(捏起後回縮慢)、精神萎靡或煩躁、四肢稍涼、心率加快、體重減少5%-10%。 |
重度 | 無淚、尿量極少或無尿、眼窩深度凹陷、前囟門明顯下陷、皮膚彈性極差(捏起後無法回縮)、嗜睡或昏迷、四肢冰冷。 |
其他脫水警示症狀還包括:
- 皮膚飽滿度差、口腔黏膜乾燥、哭時無眼淚(三歲以下嬰幼兒)。
- 體重明顯減輕、膚色蒼白斑駁、精神倦怠甚至嗜睡。
- 小便次數減少且顏色深(可觀察尿片更換次數)。
- 嚴重脫水時,嬰兒囟門凹陷。
嘔吐與脫水的處理原則
-
休息與口腔清潔
嘔吐初期可先休息1~2小時,清潔口腔(漱口或用口腔棉棒)。 -
少量多次補充水分與電解質
嘔吐時腸胃黏膜發炎,短時間大量飲水易誘發嘔吐,應採取少量多次(每次約5ml,每1~2分鐘一次)補充水分,使用口服電解質液(ORS)為最佳選擇。- 輕度脫水可口服電解質水,每小時150~300ml,並根據嘔吐和腹瀉量補充。
- 嘔吐每公斤補充約2ml,腹瀉每公斤補充約10ml。
-
飲食調整
嘔吐緩解後,逐漸恢復清淡飲食,如米湯、稀飯、白吐司等。腸胃炎無脫水時不必刻意改變日常飲食,但避免油膩食物。 -
持續觀察與就醫時機
若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 嚴重脫水症狀(無尿、無淚、嗜睡、囟門凹陷等)。
- 持續嘔吐、意識改變、腸阻塞、腹瀉合併發燒超過兩天。
- 六個月以下嬰兒或慢性腹瀉超過兩週。
總結
寶寶嘔吐時,重點是防止脫水,透過觀察尿量、哭泣時是否有淚、皮膚彈性、精神狀態及囟門凹陷等症狀來判斷脫水程度。處理上以少量多次補充口服電解質液為主,必要時及早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