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情緒低落與季節性情緒障礙(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簡稱SAD)是密切相關的心理健康現象。季節性情緒障礙主要發生於秋冬季節,當日照時間減少,黑夜延長時,患者會出現一系列情緒與生理上的變化,隨著春季來臨,症狀通常會緩解甚至消失。
季節性情緒障礙的主要特徵與症狀
- 持續的情緒低落:感到無精打采、疲倦,對日常活動失去興趣。
- 嗜睡:儘管睡眠時間增加,仍感覺精力不足。
- 體重增加:食慾增加,尤其偏好碳水化合物。
- 注意力與記憶力下降:難以集中精神,記憶力變差。
- 社交退縮:減少與他人互動,傾向孤立自己。
- 情緒波動:容易因小事感到不悅,甚至有悲傷、無助感,甚至想哭。
- 生活習慣改變:飲食和睡眠習慣突然改變,忽視自我照顧。
成因
季節性情緒障礙的成因尚未完全明確,但主要與冬季日照時間減少有關。日照減少會影響人體內多種神經傳導物質的分泌,包括:
- 血清素:影響情緒的神經傳導物質,分泌不足會導致憂鬱和提不起勁。
- 褪黑激素:調節睡眠與覺醒週期,分泌異常會影響睡眠品質。
- 多巴胺:與動機和快樂感相關,分泌失調會影響情緒穩定。
此外,冬季氣溫較低,人們戶外活動減少,也可能加劇情緒低落的狀況。
舒緩與預防方法
- 增加日光曝露:多到戶外活動,利用自然光改善情緒。
- 光照療法:使用專門的光療燈模擬日光,調節生理時鐘。
- 規律運動:促進血清素和多巴胺的分泌,提升心情。
- 健康飲食:避免過度攝取碳水化合物,保持營養均衡。
- 心理諮詢與治療:必要時尋求專業心理支持或藥物治療。
所以,冬季情緒低落若達到影響日常生活的程度,可能是季節性情緒障礙的表現。了解其成因與症狀,有助於及早識別並採取適當的舒緩措施,改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