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頭小白點通常是乳腺管末端阻塞所致,裡面積存無法排出的乳汁,若不及時處理可能引發哺乳塞奶或乳腺炎。以下是乳頭小白點出現時的乳汁排出技巧與注意事項:
乳汁排出技巧
-
溫熱浸泡法
- 使用溫水加入約3匙鹽巴或幾滴橄欖油,將乳房浸泡3~5分鐘,幫助軟化乳頭角質及疏通乳腺管。
- 洗澡時可用溫熱的生理食鹽水浸泡或用溫熱濕毛巾輕擦乳頭小白點處。
-
輕柔搓揉
- 浸泡後用乾淨無菌的紗布或化妝棉輕輕搓揉小白點,去除角質層,幫助乳汁排出。
-
橄欖油或卵磷脂濕敷
- 將冷壓橄欖油或卵磷脂膠囊內容物濕敷於小白點約3~5分鐘,再輕柔按摩乳頭軟化角質,然後擦掉,最後讓寶寶親餵吸吮,促進乳汁通暢。
-
親餵與手擠奶
- 讓寶寶多親餵,並嘗試不同哺乳姿勢,確保乳頭含入正確,促進乳汁流通。
- 若親餵不便,可用手擠奶方式將乳汁排出,避免乳汁淤積加重阻塞。
-
放鬆並按摩乳房
- 輕柔按摩乳房,幫助疏通乳腺,減少硬塊形成。
注意事項
- 避免拖延擠奶時間,規律擠奶或哺乳,防止乳汁淤積。
- 保持水分攝取充足,哺乳前後喝約200~300ml水,有助乳汁分泌與流通。
- 避免攝取過多動物性脂肪或乳製品,減少乳腺阻塞風險。
- 哺乳後可擠出少量乳汁塗抹乳頭表面,自然風乾後再穿內衣,有助保護乳頭皮膚。
- 不要讓寶寶含著乳頭睡覺,避免乳頭受損或阻塞加重。
- 若乳頭破皮或疼痛嚴重,應及時就醫,避免感染。
總結
乳頭小白點是乳腺管阻塞的徵兆,透過溫熱浸泡、輕柔搓揉、橄欖油濕敷、親餵及手擠奶等方法,有助軟化角質、排出乳汁,減少塞奶與乳腺炎風險。保持良好哺乳姿勢、規律擠奶及注意飲食與水分攝取,是預防乳頭小白點再次發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