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頭小白點在哺乳期常見,主要成因是乳腺管末端被阻塞,導致乳汁淤積無法順利排出,形成白色、黃色或透明的小點,這種情況也稱為乳腺阻塞或塞奶。
乳頭小白點的主要成因包括:
- 奶水量過多,供過於求導致乳腺負擔加重。
- 未及時親餵,乳汁無法及時排出造成淤積。
- 水分攝取不足,影響乳汁流動。
- 飲食過於油膩,可能促使乳腺阻塞。
- 乳腺口阻塞,乳汁出口被堵塞。
- 內衣或衣物過緊,壓迫乳腺管。
- 寶寶含乳姿勢不正確,導致乳汁排出不完全。
- 寶寶處於厭奶期或轉副食品時期,哺乳頻率降低。
- 手擠奶力道不當或吸奶器使用不當,造成乳腺管受壓。
此外,乳頭小白點也可能與乳腺內分泌物、細菌感染、乳頭皲裂或乳頭溃疡有關。
哺乳期乳頭小白點的表現:
- 通常出現在單側乳頭,呈現白色、黃色或透明小點。
- 乳暈附近可能摸到腫塊或硬塊。
- 乳腺管可能明顯浮現於乳房表皮。
處理與預防建議:
- 調整哺乳姿勢,確保寶寶正確含乳,促進乳汁排出。
- 頻繁親餵或手擠奶,避免乳汁淤積。
- 避免穿著過緊的內衣,保持乳房舒適。
- 注意飲食清淡,避免過油膩食物。
- 可用生理食鹽水或橄欖油濕敷乳頭小白點部位,再輕輕擦拭並讓寶寶吸吮,有助於緩解。
- 若出現乳房紅腫、疼痛、發燒等症狀,應及時就醫,避免乳腺炎或感染惡化。
- 念珠菌感染也是乳頭疼痛的常見原因,若伴隨寶寶口腔白斑或皮膚紅疹,需母嬰同時就醫治療。
總結來說,乳頭小白點多因乳腺管阻塞及乳汁淤積所致,哺乳期媽媽應注意哺乳姿勢、頻率及乳房護理,及時處理可避免嚴重乳腺炎等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