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食品中蛋白質攝取的注意事項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
蛋白質食物的種類與攝取量
副食品中常見的蛋白質來源有肉類(魚肉、雞肉、豬肉、牛肉)、豆腐和雞蛋。- 副食品中期(約6-9個月大)建議每餐肉類攝取10-15公克,豆腐30-40公克,雞蛋則以蛋黃開始,約三分之一顆全蛋量。
- 副食品後期(10-12個月大)肉類建議15公克,豆腐45公克,雞蛋可增加到半顆全蛋量。若同餐給予多種蛋白質食物,需將各自份量減半。
-
蛋白質食物的添加順序與過敏注意
- 建議肉類添加順序為魚肉 > 雞肉 > 豬肉 > 牛肉,並選擇脂肪較少的部位,避免寶寶攝取過多脂肪負擔。
- 雞蛋是三大過敏原之一,首次給予時應先從蛋黃開始,逐步嘗試蛋白,且需全熟以降低過敏風險。
-
副食品製作與餵食原則
- 副食品應避免添加鹽、糖、味精等調味料,以減少寶寶腎臟負擔,並養成清淡飲食習慣。
- 每次添加一種新食物,從少量(1-2茶匙)開始,連續餵食3-5天觀察是否有過敏反應。
- 餵食時使用湯匙,訓練寶寶吞嚥與咀嚼能力,並注意器具及食物衛生。
-
魚類攝取的安全性
- 建議均衡攝取各類魚產品,但需減少大型魚類(如鯊魚、旗魚、鮪魚、油魚)攝取,因這些魚類可能含有較高濃度的甲基汞,對嬰兒神經發育有潛在危害。
-
過敏與食物多樣化
- 逐步引入多種蛋白質食物有助於早期發現食物過敏,並降低未來偏食的風險。
- 多樣化蛋白質來源能提供寶寶更完整的營養,包括熱量、鐵質、維生素D及微量元素等。
綜合以上,副食品中蛋白質的攝取應從少量開始,選擇脂肪較少的肉類,注意過敏原(尤其是雞蛋),避免調味料添加,並逐步增加食物種類與份量,以確保寶寶營養均衡且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