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成績下滑與教師教學方式之間存在密切的可能關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教師教學信念與行為影響學生學習:教師的教學信念會直接影響其教學計畫、教學行動與決策,進而影響學生在教室的行為和學業成績。教師的行為與學生行為及學生成績三者呈互為因果的循環關係,教師的教學方式若不適切,可能導致學生學習動機降低,成績下滑。
-
教學態度與師生互動影響學習動機:學生的學習動機與教師的教學態度和教學作風密切相關。若教師態度不佳或教學方式不符合學生需求,學生可能對該科目失去興趣,進而影響學習成效與成績表現。
-
教學方式與學生行為模式相關:研究指出,教師採用以學生為中心或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式,均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差異與行為模式,且這些教學方式與教師的工作壓力有顯著關係。不同教學方式若未能有效因應學生需求,可能造成學生學習成績下降。
-
教材難度與教學方式適應性:學生對講述式教學的不適應,加上教材難度增加,可能使學生無法理解課程內容,導致成績下降。教師若未調整教學方式以適應學生的學習狀況,將加劇成績下滑的問題。
綜合以上,教師的教學信念、教學態度、教學方式及與學生的互動質量,均是影響學生成績的重要因素。若教師教學方式不符合學生需求或缺乏有效的教學策略,容易導致學生學習動機降低,行為模式不佳,最終反映在成績下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