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壓力對學生與教師均有顯著且多方面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心理健康、學習表現及師生關係等層面。

對學生的影響

  • 心理健康問題:過度的考試壓力會導致學生出現焦慮症狀、抑鬱、驚恐發作等心理健康問題,並造成煩躁、注意力不集中、感覺不知所措等狀態。英國教師聯合會的研究指出,越來越多學生因考試壓力而焦慮,且這種壓力不分成績好壞,均會影響學生的幸福感與自尊心。

  • 身體健康問題:考試壓力還會引發頭痛、胃痛、肌肉緊張、疲勞、睡眠障礙、食慾不振等身體症狀,長期下來甚至可能削弱免疫系統。

  • 學習成績受損:強烈的考試壓力反而會阻礙學生的記憶力、批判性思考及最佳表現,導致成績下降。

  • 自我價值感受損:學生常感覺自己的價值完全由考試成績決定,這種「成績掛帥」的文化不利於自尊心和幸福感的建立。

  • 壓力來源多元:除了考試本身,父母、同儕間的比較也是學生壓力的重要來源。

對教師的影響

  • 教學壓力增加:教師在考試壓力下,往往只能以成績來評價學生,難以從多元角度認識學生,這不僅限制了教學方式,也傷害了師生關係。

  • 評分主觀性問題:教師的主觀想法可能影響評分標準,造成不公平現象,進一步加劇師生間的緊張。

  • 心理負擔:教師也承受來自考試成績的壓力,尤其在成績被過度強調的環境中,教師與學生雙方都處於「壓力鍋」狀態。

總結

考試壓力對學生和教師均帶來負面影響,學生可能出現心理與身體健康問題,學習成效反而下降;教師則因成績壓力限制教學彈性,影響師生關係。這種以考試成績為唯一評價標準的文化,對教育品質和師生福祉均不利。因此,教育體系應尋求多元評量方式,並重視心理健康支持,減輕考試壓力帶來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