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自身行為對孩子學習態度有深遠且多層面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親職效能感與教養行為:研究指出,親職效能感較高的父母,對子女課後學習活動的參與度較高,且在教養上更強調情感層面及身教示範,這種正向的教養行為能有效促進孩子的學習動機與態度。相反,親職效能感低的父母較傾向於嚴厲管教,可能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

  • 父母的教育價值信念:父母對教育的重視與期望會直接影響孩子的自我學業能力評估和教育期望。特別是父母展現的溫暖行為,能提升孩子的自我學業能力評估,進而促進學業成績;而監督行為的影響則較為有限。

  • 教養方式的影響:父母的教養態度分為權威式、放任縱容式等不同類型。權威式教養雖嚴格但有愛,能培養孩子的禮貌與順從,但過嚴可能導致孩子產生恐懼和叛逆。放任縱容則容易使孩子缺乏是非判斷,養成依賴和自我中心的性格,對學習態度不利。

  • 身教示範的重要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學習榜樣,孩子會模仿父母的言行舉止,將其價值觀內化為自己的行事準則。父母若能展現積極的學習態度、遵守承諾和堅持到底的精神,能有效激發孩子勇於承擔和接受挑戰的學習態度。

綜合來看,父母的自我效能感、教育價值觀、教養方式及自身行為榜樣,都是影響孩子學習態度的關鍵因素。父母若能以積極、溫暖且一致的態度教養,並以身作則,將有助於培養孩子正向的學習態度與良好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