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吸吮問題與哺乳困難的原因多樣,主要可分為寶寶本身因素、母親因素及餵奶方式等幾大類:
寶寶吸吮困難的常見原因:
- 口腔結構異常:如顎裂(即使外觀無明顯唇裂)、先天性舌繫帶過短(舌繫帶過緊)會影響寶寶含乳及吸吮能力,導致哺乳困難。
- 吸吮協調問題:部分寶寶需要較長時間學習吸吮技巧,早期吸吮協調不良會造成吸吮無力或無效。
- 神經肌肉問題:肌肉張力過強或過低會影響寶寶吸吮動作,需要專業醫療協助。
- 生理不適或疾病:寶寶生病、嘴巴疼痛(如黴菌感染、長牙期)、鼻塞、耳朵發炎等,都會使寶寶吸吮時感到不適而拒絕哺乳。
- 使用奶瓶或奶嘴:寶寶若習慣奶瓶快速流出的奶水,可能不願意含乳房,因為乳房的乳汁流速較慢,寶寶會選擇較容易吸到奶的方式。
母親相關因素:
- 乳頭形狀異常:乳頭過大、凹陷或扁平會讓寶寶含乳較困難,但不代表所有寶寶都無法含好。
- 乳房問題:乳腺炎或乳汁味道改變可能導致寶寶只吸吮一邊乳房。
- 餵奶姿勢不良:不正確的哺乳姿勢會影響寶寶有效吸吮,導致乳頭疼痛、乳汁排出不順,甚至乳房塞奶。
- 餵奶時間不當:如寶寶尚未完全醒來或哭鬧過久才餵奶,會影響寶寶吸吮意願。
- 母親壓力大或身體狀況:過度忙碌、壓力過大或穿著過緊的胸罩都可能影響哺乳效果。
哺乳困難的表現:
- 寶寶嘴巴無法張大,含乳不深,吸吮淺且快速,易滑脫,吸入奶量少,吸吮時間長卻吞嚥少。
- 吸吮時乳頭疼痛、破皮、水泡,乳房容易塞奶,泌乳量減少。
- 寶寶吸吮時哭鬧、嗆奶、拒絕含乳房,或只吸吮一邊乳房。
改善建議:
- 調整哺乳姿勢,確保寶寶頭頸與身體成一直線,臉面對乳房,嘴巴張大,身體緊貼母親,並支撐好寶寶頭頸與臀部。
- 避免過早使用奶瓶或奶嘴,減少寶寶對奶瓶的依賴。
- 及早發現並處理口腔異常或舌繫帶問題,必要時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 注意餵奶時間,避免寶寶過度疲倦或哭鬧後才餵奶。
- 母親保持放鬆,避免壓力過大,穿著合適的胸罩,並多讓寶寶吸吮以促進泌乳。
總結來說,寶寶吸吮問題與哺乳困難涉及多方面因素,透過正確的哺乳姿勢、適當的餵奶時機及及時處理寶寶口腔異常等問題,可以有效改善哺乳狀況,促進母嬰親密與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