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動頻率與胎兒健康密切相關,是孕婦初步判斷胎兒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一般來說,胎動頻率在一天中會有一定的規律,且每個胎兒的習性不同,孕婦可透過觀察胎動的時間與頻率來了解胎兒健康狀況。
正常胎動頻率:
- 孕婦通常從懷孕約28週開始記錄胎動。
- 在1至2小時內感覺到胎動10次以上,屬於正常範圍。
- 胎動較頻繁的時段多在孕婦進食後,因血糖升高會刺激胎兒活動增加。
- 晚上9點到凌晨1點是胎兒活動最頻繁的時間段。
異常胎動的警訊:
- 若2小時內胎動少於10次,或胎動突然明顯減少,可能代表胎兒有異常,需立即就醫評估。
- 胎動劇烈異常或頻繁增加,也可能是胎兒不安或孕婦身體狀況不佳的反應,如感染、外力傷害、飢餓等。
- 某些疾病如孕婦服用安眠藥、慢性病(腎臟病、糖尿病、高血壓)會影響胎盤供氧,導致胎動減少。
特殊情況:
- 先天染色體異常(如唐氏症)胎兒的胎動次數通常較少。
- 孕婦肥胖體質可能較不易感覺到胎動。
總結來說,胎動頻率是反映胎兒健康的重要指標,孕婦應持續觀察胎動變化,若出現異常情況,應及時尋求醫療協助,以確保胎兒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