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生期間母嬰感染風險主要來自於細菌經由生殖道進入子宮腔,尤其是在破水後催生時,容易導致子宮內膜發炎等感染問題。此外,新生兒也可能面臨早發型乙型鏈球菌感染,進而引發肺炎、腦膜炎或敗血症等嚴重併發症。

為了降低這些感染風險,常見的防範措施包括:

  • 孕婦乙型鏈球菌篩檢:孕婦在懷孕第35至37週接受陰道及肛門採樣培養,若檢驗為陽性,待產時會使用預防性抗生素治療,以減少新生兒感染風險。
  • 嚴格監控產程:催生過程中醫護人員會密切監測宮縮頻率、胎心音及產程狀況,避免子宮過度刺激及感染發生。
  • 避免過度催生:催生藥物使用需謹慎調整劑量,避免宮縮過頻導致子宮疲乏出血或胎兒缺氧,間接降低感染及其他併發症風險。
  • 保持產房及醫療環境衛生:減少細菌進入子宮的機會,並促進母嬰親子同室,減少嬰兒在嬰兒室集體感染的風險。

總結來說,催生雖有感染風險,但透過孕婦篩檢、適當使用抗生素、嚴密監控及良好衛生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母嬰感染的發生率,保障母嬰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