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的常見原因與預防方法如下:

常見原因

  1. 母親年齡因素
    • 年齡過低(小於17歲)或過高(大於40歲)均增加早產風險。
  2. 懷孕間隔過短
    • 前一胎與下一胎間隔少於半年,早產及低體重兒風險增加約40%;間隔少於一年,風險也會增加約10%。
  3. 感染與發炎
    • 牙周病細菌感染、泌尿道感染、骨盆腔感染等可引發子宮內發炎,刺激宮縮導致早產。
  4. 子宮與胎盤問題
    • 包括胎盤早期剝離、前置胎盤、子宮畸形、子宮頸閉鎖不全等。
  5. 妊娠相關疾病
    • 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子癲前症等高危險妊娠狀況。
  6. 不良生活習慣
    • 抽菸、喝酒、檳榔及藥物濫用均會增加早產風險。
  7. 多胞胎妊娠
    • 雙胞胎或多胞胎懷孕早產機率較高,且早產週數較小。
  8. 孕婦心理與生理壓力
    • 高壓力狀態會活化腎上腺,增加早產機率。

預防方法

  1. 適齡懷孕
    • 建議在20至35歲之間懷孕,避免過早或過晚生育。
  2. 適當懷孕間隔
    • 建議兩胎間隔至少一年以上,避免胎次過密。
  3. 控制感染
    • 定期產檢,及早發現並治療牙周病、泌尿道感染等。
  4. 戒除不良習慣
    • 戒菸、戒酒、戒檳榔,避免藥物濫用。
  5. 管理妊娠疾病
    • 妊娠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需積極控制與醫療追蹤。
  6. 減少壓力
    • 孕期保持良好心理狀態,避免過度緊張與壓力。
  7. 定期產檢與醫療諮詢
    • 及早發現早產徵兆(如陰道出血、腹部悶痛、持續子宮收縮、破水)並立即就醫。

以上方法能有效降低早產風險,保障母嬰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