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黃疸的持續時間與處理建議如下:

  • 持續時間
    母乳性黃疸通常在出生後第4到7天開始出現,黃疸可持續約1至2週,少數情況下甚至可延長至3至10週,甚至有報告指出可持續到3至12週左右才恢復正常。這種黃疸分為早發型與遲發型:

    • 早發型母乳黃疸:多因母乳餵食量不足,導致膽紅素腸肝循環再吸收增加,通常透過增加餵乳次數和熱量可改善。
    • 遲發型母乳黃疸:約2%的母乳哺育嬰兒會出現,可能與母乳中某些荷爾蒙抑制膽紅素代謝有關,黃疸持續時間較長。
  • 處理建議

    1. 繼續哺餵母乳:母乳性黃疸一般不會對嬰兒造成傷害,且黃疸會隨時間自然消退,建議持續哺乳。
    2. 增加餵乳頻率與熱量:確保嬰兒攝取足夠母乳,促進膽紅素排出。
    3. 避免給予開水或葡萄糖水:以免降低母乳攝取量,影響膽紅素排出。
    4. 短暫停止母乳哺育(24~48小時):若黃疸持續且膽紅素過高,可嘗試暫停母乳,通常膽紅素會迅速下降,之後再恢復母乳餵食。
    5. 定期追蹤與醫療評估:若黃疸持續時間過長或膽紅素數值異常升高,需進一步檢查排除病理性黃疸,必要時接受照光治療或其他醫療介入。

總結來說,母乳性黃疸多為生理性且無害,持續時間較長但可透過適當餵乳管理與醫療追蹤安全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