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睡眠週期與夜醒密切相關,主要原因在於寶寶的睡眠結構與成人不同,且隨著年齡增長逐漸改變:

  • 寶寶的睡眠週期約為50分鐘,比成人的90-110分鐘短很多。在一個睡眠週期中,寶寶會經歷淺睡與深睡階段,通常在睡眠週期的末端(約40-50分鐘時)會進入淺眠,這時容易醒來。

  • 夜間醒來是正常現象,因為寶寶在睡眠週期轉換時容易短暫醒來。如果寶寶在入睡時是靠抱睡或哄睡,夜醒時可能會需要重複相同的入睡方式才能再次入睡,導致夜醒頻繁。

  • 寶寶學習新技能(如爬行、站立)時,會經歷所謂的「睡眠倒退期」,此時睡眠變淺、夜醒次數增加,且可能出現習慣性夜醒,需要調整睡前清醒時間和睡眠環境來改善。

  • 隨著寶寶成長,睡眠週期逐漸延長,夜醒次數會逐漸減少。寶寶若能發展出自我安撫能力,能在夜醒時自行回到睡眠狀態,這被稱為「睡過夜」,是改善夜醒的關鍵。

  • 寶寶的生理作息與成人不同,延後寶寶入睡時間反而會破壞熟睡期,增加夜醒頻率,縮短整體睡眠時間。

綜合來說,寶寶夜醒多半是因為睡眠週期短且淺睡階段易醒,加上入睡方式和生理發展階段影響。透過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適當的睡前清醒時間以及促進自我安撫能力,有助於減少夜醒次數,改善寶寶的睡眠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