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哺乳姿勢與親餵技巧,促進乳汁流通的重點如下:
-
正確的哺乳姿勢能幫助寶寶有效含住乳暈,避免媽媽乳頭疼痛或受傷,並促進乳汁流通與排出。寶寶的臉、胸部、腹部應呈一直線,面對媽媽乳房,且腹部緊貼媽媽腹部,雙方都有良好支撐。
-
常見且推薦的哺乳姿勢包括:
- 坐式搖籃法:媽媽坐在有椅背且舒適的椅子上,膝蓋上放枕頭支撐寶寶,手肘當寶寶枕頭,手臂支撐寶寶身體,使寶寶肚子貼緊媽媽腹部,嘴巴含住乳暈。
- 橄欖球式:適合剖腹產媽媽、乳房較大或早產兒,媽媽用一隻手托住寶寶頭部,另一手臂支撐身體,寶寶頭靠近乳房,腳在媽媽背後,並可用枕頭墊高寶寶身體,方便觀察寶寶含乳狀況。
- 躺餵式:媽媽側躺,寶寶平行貼近乳房,媽媽用手抱住寶寶背部,姿勢舒適,適合夜間哺乳。
-
親餵技巧:
- 確保寶寶嘴巴大張,含住大部分乳暈而非僅乳頭,避免拉扯造成乳頭疼痛。
- 哺乳時媽媽手部不要干擾寶寶吸吮,並保持放鬆,減少緊張有助乳汁流通。
- 多親餵、多擠奶能刺激泌乳激素分泌,促進乳汁排出與增加奶量。
-
支撐與舒適:
- 媽媽的背部需要良好支撐,坐椅高度適中,避免姿勢不良造成疲勞。
- 使用抱枕或小枕頭支撐寶寶身體,幫助寶寶靠近乳房,提升哺乳效率。
透過以上調整哺乳姿勢與親餵技巧,不僅能促進乳汁流通,還能提升哺乳舒適度與成功率,幫助媽媽與寶寶建立良好的哺乳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