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密處感染常見的病原體主要包括細菌、念珠菌(黴菌)、滴蟲三大類,對應的治療方案依感染類型有所不同。
-
細菌性陰道炎:常見病原菌為厭氧菌(如Gardnerella vaginalis)、鏈球菌、葡萄球菌等。症狀包括灰白色分泌物多且有魚腥臭味,通常不會搔癢。治療主要使用抗生素,如甲硝唑(Metronidazole)或克林黴素(Clindamycin),療程約一週,性伴侶通常不需治療。
-
念珠菌性陰道炎:由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感染引起,症狀為白色乳酪狀分泌物,伴隨嚴重搔癢、外陰紅腫、灼熱感及排尿疼痛。治療通常使用抗黴菌藥物,如口服或陰道用的氟康唑(Fluconazole)或咪康唑(Miconazole)等。
-
滴蟲性陰道炎:由陰道滴蟲(Trichomonas vaginalis)感染,屬性傳染病,症狀包括黃色或黃綠色泡沫狀分泌物,帶有魚腥味,常伴隨排尿及性交時灼熱疼痛。治療以甲硝唑為主,需同時治療性伴侶以避免再感染。
此外,私密處感染的發生與生活習慣(如熬夜、抽菸、飲食刺激性食物)、免疫功能低下、懷孕、糖尿病等因素有關。過度清潔或使用刺激性清潔劑也可能破壞陰道菌叢平衡,誘發感染。
治療期間建議保持私密處清潔乾燥,避免性行為及使用刺激性產品,並遵醫囑完成療程以降低復發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