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共讀與週刊閱讀習慣的培養方法,主要可從以下幾個面向進行:
親子共讀的培養方法
-
建立固定共讀時間與環境
建議每天固定時間(如睡前)進行親子共讀,持續21天以上可養成習慣。時間長短可依孩子注意力調整,3-5分鐘起步,逐漸延長到10分鐘甚至30分鐘。 -
採用對話式共讀技巧
利用「CROWD」和「PEER」兩大引導法,透過填空、回想、開放式問題及Wh類問題,促進孩子參與與思考,提升語言表達與理解能力。例如,父母不說完整句子讓孩子補充,或問「如果你是主角會怎麼做?」。 -
選擇適合孩子年齡與興趣的書籍
可從圖書館借閱熱門童書或繪本,選擇色彩豐富、句式重複的繪本,幫助孩子建立閱讀興趣與語言基礎。 -
強調親子互動與共創美好時光
共讀重點在於「共」而非單純「讀」,父母應鼓勵孩子分享想法,並給予肯定,讓孩子感受到參與感與成就感。 -
多元說故事方式與角色扮演
嘗試不同講故事風格,甚至角色扮演,培養孩子的想像力與換位思考能力。 -
利用觸覺與想像力引導
讓孩子摸摸書本形狀、猜測封面故事,增強對書本的親近感與閱讀動機。 -
從嬰幼兒期開始培養
0-3歲即使不識字,也可透過親子共讀吸收語言,並建立閱讀習慣,避免過度依賴3C產品。
週刊閱讀習慣的培養方法
雖然搜尋結果中未直接提及週刊閱讀,但可參考親子共讀及閱讀習慣培養的原則,具體方法包括:
- 定期訂閱適齡週刊,選擇內容豐富且符合孩子興趣的主題,提升閱讀動機。
- 安排固定閱讀時間,如每週固定一天全家一起閱讀週刊,形成儀式感。
- 引導孩子討論週刊內容,鼓勵孩子表達意見與想法,增強理解力與批判思考。
- 結合親子共讀技巧,如提問、回想、開放式問題,讓孩子主動參與閱讀過程。
- 利用獎勵機制,例如集點換小禮物,激勵持續閱讀。
綜合以上,親子共讀與週刊閱讀習慣的培養關鍵在於持續的親子互動、選擇適合的閱讀材料、固定且有儀式感的閱讀時間,以及透過提問和討論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與思考能力。